宠物狗-宠物猫-pet86宠物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721|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鱼纲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8 21: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鱼纲概述
  
      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鱼纲种类最多,有24000种左右,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其中我国约有2500>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海水鱼有1,500多种,淡水中仅800种左右。通常根据鱼类骨骼性质的异同,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两大类。以前把这两类作为两个系,隶属于鱼纲。软骨鱼和硬骨鱼从有化石记录开始,就是两股道上发展来的,目前较新的材料都将这两类升为两个独立的纲,即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现将现代生存的鱼类分为下列各纲和亚纲:
     
      1.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全头亚纲

      2.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

      3.总鳍亚纲

      4.腕鳍亚纲

      5.幅鳍亚纲

[ 本帖最后由 →※老佛爺※← 于 2006-10-10 00:56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1:19:38 | 只看该作者
一、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全身具软骨质的骨骼系统,体被楯鳞,口位于头部腹面,歪尾,肠内有螺旋瓣。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组织;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大多虞接开口于体表,无鳔,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鳍脚,卵大,富于卵黄,盘状分裂,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歪尾。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脑颅为原颅,上颌由腭方软骨,下颌由梅氏软骨组成。鳃孔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或鳃孔1对,被以皮膜。雄鱼腹鳍里侧有交配器的鳍脚。肠短,具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分布于低纬度海洋,个别栖息淡水。软骨鱼纲分为两个亚纲: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鳃裂5对,鳃间隔宽大,板状,如各种鲨、鳐。全头亚纲(Holocephali):头大而侧扁,鳃裂4对,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故称全头类,如我国产的黑线银鲛(Chimaeraphantasma)。软骨鱼系Chondrichthyes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约有625种的鲨、鳐、魟和银鲛组成古老的但牢固的并高度发达的类群。虽然比硬骨鱼少得多,类群也不那么多种多样。但它们高出发育的感觉器官,有力的颌和游泳肌肉以及肉食习性等优点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在水域社群内保证有一个安稳和持久的小生境。它们的明显特征是有软骨骨骼,这种骨骼应视为退化性的而不是原始性的。虽然在身体各处分散一些骨化现象,但这一纲的种类全无硬骨。除鲸之外,鲨是最大的现存脊椎动物。较大的鲨可达15米长。在动物实验室广泛用的角鲨很少超过1米长。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09:19 | 只看该作者
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两鳃瓣之间的鳃间隔特别发达,甚至与体表相连,形成宽大的板状,故名板鳃类,鳃裂5~7对,不具鳃盖。口位于头部吻的腹面,宽大而横裂,亦有横口鱼类之称,大多数眼后有喷水孔1个。皮肤鳍条为角质鳍条,歪尾形,不具鳔。体被盾鳞,鳃裂开口于体表,无鳃盖褶。输卵管前端开口于体腔。具泄殖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除少数能到淡水中生活外,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此亚纲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保存了迅速游泳的纺锤形体型——鲨总目;另一支则发展为扁平体型,适.于底栖,少活动的生活类型——鳐总目 (下孔总目 Superorder Hypotremata)。但鳐类的胸鳍前端分化为头鳍,在水中行动迅速。
板鳃类全为肉食性动物,它们用侧线系统和大的嗅觉器官追踪猎物。视觉不发达。体内受精(在古老动物中的一个奇异的“现代”特征),同时,多种鲨鱼已经进化具有精细的生殖方法,有的成为妊娠期可长达二年的活胎携带者,是脊椎动物中妊娠期最长的。
特征
(1)体纺锤形,有一个歪形目鳍;胸鳍和腹鳍各一对,两个背鳍,雄豹腹鳍变为“鳍脚”,具有鳍条。
(2)口向腹面;两个不在口腔开口的嗅囊;具有颌。
(3)皮肤有盾鳞和粘液腺;盾鳞衍变为牙齿。
(4)内骨骼全为软骨;脊索存在,椎骨完全,并可分开;有附属骨,肢带骨和内脏骨骼。
(5)消化系统具“J”形胃和具螺旋瓣的肠;肝、胆囊和胰都存在。
(6)循环系统有几对主动脉弓,背和腹主动脉;微细血管和静脉系统,肝门和肾门脉系,心脏有两室。
(7)呼吸是通过具有分隔的鳃和暴露的鳃裂5—7对;无鳃盖。
(8)没有鳔。
(9)脑有两个嗅叶两个大脑半球,两个视叶一个小脑和一个延脑,10对脑神经
(10)两性分开,成对的性腺,生殖管开入泄殖腔;卵胎生或胎生,直接发育体内受精。
(11)肾为中肾型。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09:34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鲨总目)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鲨总目),为一群比较凶猛的大型食肉型软骨鱼类,共分8目25科,约有250~300种,我国海域中约有130多种,最大的鲸鲨体重可达5000kg左右,长可达20m。多数鲨鱼身体呈长纺锤形,鳃裂5对(极少数6~7对),开口子头部两侧,又称侧孔类。鳃裂侧位,胸鳍正常,不与吻的前缘愈合。

侧孔总目:
        六鳃鲨目         虎鲨目
        鼠鲨目(鲭鲨)       须鲨目
        真鲨目               角鲨目
        扁鲨目           锯鲨目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09:44 | 只看该作者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分二科四属,结构原始。鳃裂为六--七对,眼无瞬膜或瞬褶,有喷水孔,背鳍一个,无硬刺,位于身体的后部,有臀鳍;胸鳍的中轴骨仲达鳍的前缘,前鳍软骨无辐状鳍条。脊椎分节不完全,但椎体多少钙化,脊索部分或不缢缩。吻软骨1个。颌两接型,上颌以筛突和耳突接于头骨,不与舌颌软骨相连。卵胎生。化石见于中生代侏罗纪。现存种很少,但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六鳃鲨目

  六鳃鲨科
    哈那鲨属
    六鳃鲨属
    七鳃鲨属
  皱鳃鲨科
    皱鳃鲨属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10:38 | 只看该作者
∷六鳃鲨科(Hexanchidae)

六鳃鲨科(Hexanchidae)眼小,椭圆形,鼻孔近吻端。口在头的腹面,上、下颌齿异形: 上颌牙尖而细长,主齿头向后弯曲,中部的齿有大的突起,两旁有一--二小突起,下颌牙宽扁,长方形,具几个小齿头,呈梳状。尾鳍延长,尾椎轴稍上翘,卵胎生。常见的有扁头哈那鲨鳃型七对,背鳍一个,上、下颌齿异形,底栖。肉食性。黄渤海产量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哈那鲨属Notorhynchus 鳃孔7个,头宽扁,吻广圆。扁头哈那鲨体灰褐色,杂以黑色斑点。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黄海、渤海产量较多,东海也有分布。体长达2米,重约50千克。

扁头哈那鲨 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 鳃孔7个,最后一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前方,故又称"七鳃鲨"。体延长,前部较粗大,后部细狭。头宽扁,尾狭长。口宽大,弧形,上颌长于下颌, 上颌无正中牙,下颌每侧有6个牙,牙扁并呈梳状,有5~6齿尖。眼侧位,无瞬膜,体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体表散布不规则之黑色斑点。背鳍1个,位于体后方 ,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尾鳍长,尾椎轴低平,下叶前部突出,后部有一缺刻。为凶猛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2~3米。主要以鱼类为食。栖息于海洋中下层。卵胎生,每胎10余尾。肉供食用,皮可制革,肝为提取鱼肝油原料。我国产于东海和黄海。每年夏、秋两季出现于山东石岛外海。

六鳃鲨属Hexanchus 鳃孔6个。灰六鳃鲨体长可达4米以上,重达400千克,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及太平洋各近陆海区,在中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灰六鳃鲨 (Hexanchus griseus;grey six-gil-led shark)体长,前部较粗大。头宽而扁,约为全长的1/5。尾中长,尾基上、下方无凹洼。吻短而钝。眼卵圆形。口大,牙上、下颌异型,上颌无正中牙,下颌具一正中牙,喷水孔细小。鳃孔6个,很宽大。背鳍1个,中大,起点对着腹鳍基部后端;尾鳍颇长,尾椎轴低平;臀鳍较小,起点对着背鳍基底后部;胸鳍大,宽与长约相等。体暗褐色或棕褐色,有时体侧具一浅色纵条;腹面浅褐色或白色。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可达650毫米。体长达2米时性成熟。行动缓慢,栖息底层。以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

七鳃鲨属Heptranchias 鳃孔7个,吻尖突,有1种。尖吻七鳃鲨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中国见于东海。一般栖息深海处,主要以鱼为食。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4:23 | 只看该作者


∷皱鳃鲨科 Chlamydoselachidae

皱鳃鲨科 Chlamydoselachidae,皱鳃鲨因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互相覆盖,故称为皱鳃鲨(见图)。体长1.5米左右,最长雌鱼1.96米,雄鱼1.65米。体鳗形。有6对鳃孔。口近端位。上下颌同形。每牙具3个长齿尖,属枝牙型,有基板似化石异棘类(Xenac-anthus)的牙齿。鼻孔在侧腹面。眼无瞬膜,具喷水孔。侧线沟状。脊索未收缩;前10个脊椎有清楚的环状钙化物;在臀鳍以后的脊椎,亦有环状钙化的迹象。臀鳍长;尾鳍中的脊椎稍向上翘,形成不显著的歪型尾。数量很少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一般生活在450~760米的深海中。卵胎生。雄鱼有极发达的鳍脚。春天受精。卵囊一端突起。发育在母体内进行。孵化期1年以上,翌年夏季,幼鱼才生出。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4:36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 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目

  虎鲨科

∷虎鲨科Heterodontidae
虎鲨科Heterodontidae 上、下颌前面的齿细尖,后面的齿阔扁,有圆而小的喷水孔,卵生。底栖生活。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我国产有宽纹虎鲨体侧有30多条条纹。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Port Jack-son shark)体长达1米以上。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细小。头高大,方形,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眶上突起显著。鼻孔大,近吻端与口隅相通形成鼻口沟。口平横,唇褶发达。牙上、下颌同型,前部牙细小,3~5齿头;后部牙宽扁,臼齿状、方形或长方形,齿面圆凸,多行在使用。喷水孔小,位于眼的后缘垂直线下方。鳃孔5个,向后递次狭小,最后3~4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尾鳍短,帚形,尾椎轴略上翘;上叶很发达;臀鳍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基底与尼基间距比基底长不到2倍;腹鳍近方形,鳍脚粗大,圆管形;胸鳍大。体黄褐色,具深褐色宽横纹,在头后宽狭纹交叠。分布于黄海及东海。日本、朝鲜沿海也有分布。在较寒水域近海底层栖息。运动不活泼。食贝类和甲壳动物。卵生,卵壳呈螺旋形。产量很少。


狭纹虎鲨

狭纹虎鲨 Heterodontus zebra (Gray)体长达 1米以上。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细小,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高大,略呈方形,吻宽大,钝圆。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眼间隔颇宽,稍凹入,眶上突起显著。鼻孔大,靠近吻端与口隅相通,形成鼻口沟。鼻瓣发达,口平横,唇褶发达。 上、下颌牙异形,前部牙细小,3~5齿头,后部牙宽扁,臼齿状,方形或长方形,齿面圆凸,多行在使用。喷水孔小,位于眼后缘垂直线下方。鳃孔5个,第一个最宽,其余递次狭小,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下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尾鳍宽短,帚形,尾椎轴稍上翘;臀鳍比第二背鳍小,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基底与尾基间的距离比基底长2倍或2倍以上;腹鳍近方形,鳍脚粗大;圆管形。体淡黄褐色,具深褐色稍狭横纹,常宽狭交叠。体侧有横带多条,各带宽狭相间。胸鳍背面具宽带3条。

  狭纹虎鲨属暖水性近海底层栖息鱼类,运动不活泼,以贝类和甲壳动物为食。卵生,卵呈螺旋形。产量不大,经济价值不大。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随台湾海峡暖流也见于日本南部和朝鲜西南部沿海各地。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4:54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鼠鲨目(鲭鲨) Lamniformes(Isuriformes)

  鼠鲨目(鲭鲨) Lamniformes(Isuriformes)是侧孔总目中最大的一个目,包括现代的大多数种类。背鳍二个,无硬刺,有臀鳍,鳃裂五对。  

鼠鲨目
  鼠鲨科(鲭鲨)  锥齿鲨科
  姥鲨科          长尾鲨科
  拟锥齿鲨科

∷鼠鲨科Lamnidae(Isuridae)

鼠鲨科Lamnidae(Isuridae)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型。本科为大型或中型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灰鲭鲨,暖海性上层鱼类。性情凶猛,常追捕鱼群。卵胎生。噬人鲨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生动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纪录 ,有3属5种。噬人鲨属只1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在南海和黄海曾有捕获。鼠鲨属有2种,广布于寒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尚无记录;鲭鲨属有2种,中国只1种,分布于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

鲭鲨属(Isurus;mackerel sharks)鼠鲨目鼠鲨科的1属,仅2种,通称鲭鲨。背鳍2个,无硬棘;第二背鳍和臀鳍都很小,呈退化现象。尾椎轴上翘,尾鳍叉形。尾柄每侧具一显著侧突;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眼圆形,无瞬膜。鼻孔狭小。口大,深弧形,唇褶发达。牙侧扁尖锐,前部牙细长,锥形,后部宽扁三角形,基底无侧齿头。鳃孔5个,宽大,位于胸鳍基前方。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各海域。中国只灰鲭鲨1种,见于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尖吻鲭鲨分布于北大西洋、太平洋。鲭鲨为表层游泳种类,性凶猛,追逐鲐鱼和鲱鱼等鱼群,危害渔业。卵胎生。体长可达4米。


噬人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Linnaeus)

噬人鲨属 Carcharodon,它们是鲨鱼中最凶暴的,身长12米有余,血盆大口中长着锯齿一样的牙齿。它们速度极快,经常追杀海狮、海豹、鲟鱼、金枪鱼等大型海兽和鱼类。大的噬人鲨饥饿的时候甚至袭击鱼船和吃人。噬人鲨嗅觉十分灵敏,尤其是对血腥味。落水人一旦流血,附近的噬人鲨就会成群而至,结果可想而知,并不是所有的鲨鱼都吃人,吃人的鲨鱼只有少数几种。 广布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中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噬人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Linnaeus) 纺锤形,躯干粗大。牙锐利,三角形,边缘具细锯齿。鳃孔5个,宽大,皆位于胸鳍前方。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起点对着胸鳍里缘中部;第二背鳍和臀鳍都很小,前者位于后者前上方。腹鳍中大,位于背鳍间隔中央后方。尾柄扁,具侧突。尾基上下方各有一凹沟。胸鳍大,呈镰形。尾椎轴上翘,尾鳍宽短,叉形。吻中长,钝尖。眼小,圆形。瞳孔竖直,无瞬膜。牙呈三角形,侧扁,边缘具细锯齿。喷水孔很小,有时消失。背侧暗褐色,青灰色,或近黑色;腹侧淡白色;胸鳍、背鳍和尾鳍后部暗色。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有时可降入深海。性凶猛,游泳迅速。有袭击渔船和噬人的记录,因而得名。一般体长为2~5米,大者可达12米,重1800余公斤。吞食鱼类和头足类等。肉可食,皮能制革,肝为提取鱼肝油的优良原料。
  
噬人鲨栖息于各大洋,活泼健游,常活动于近于水表层,有时也下降至700~1300米深处,或到近海浅水区。噬人鲨习性凶猛,在被钓捕或受枪击时,挣扎猛烈,有袭击渔船和噬人的记录。大者长达12米,普通者长6~8米。捕食各种大型动物。也吞食大量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广泛分布于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在大洋洲海域最为常见。中国沿海常捕到1米左右的幼鱼。

∷锥齿鲨科 Carchariidae

锥齿鲨科 Carchariidae,仅1属约6种。体长一般2~3米。大者6米。卵胎生。分布于西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国产2种,性凶猛。

∷姥鲨科Cetorhinidae
姥鲨科Cetorhinidae鳃裂宽大,鳃弓上生有密而细长的鳃耙成过滤器,背鳍二个,第一背鳍大,第二背鳍与臀鳍都很小,尾鳍叉形,胸鳍很大。本科只姥鲨,体呈纺锤形,鳃裂宽大,上起背部,下面几乎达喉部正中线,鳃裂均位于胸鳍基底之前。个体很大,但性情温和,一般静静地漂游在水面,以身边漂过的浮游生物为食。 姥鲨科1属1种。体庞大,长可达15米。鳃弓具密列细长鳃耙,滤食浮游动物和小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


姥鲨(Cetorhinusmaximus;basking shark)体庞大,仔鱼刚生时体长约2米,幼鱼休长4.5~6米,成鱼最大可达15米,仅次于鲸鲨,重达15000千克。呈纺锤形,头宽扁,躯干粗大,尾渐小。口大,弧形,下位;下唇褶短小,见于口隅处,无上唇褶。眼小,无瞬膜。喷水孔很小。鼻孔外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牙细小而多,平扁盾状,齿头向后,多行使用。鳃孔5个,很宽大,自背侧伸达喉下,最后一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耙细长密列,基部侧扁,端部鬃毛状,形成鲸须状过滤器。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中大,位于体中部上方;第二背鳍小,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为近;尾鳍宽而叉形,尾椎轴上翘,尾柄两侧各具1侧褶,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臀鳍小,起点与第二背鳍基底后部相对;腹鳍稍大,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胸鳍中大,外角钝尖,后缘稍凹入。体灰褐色或青灰色。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沿海各海区均产。栖息大洋上层,有时降入深处,有时来近海索饵,好群游,天气晴朗时,常静息水面,露出背鳍和尾鳍,或徐缓游泳,张口取食浮游生物,主要为甲壳动物,有时食中小型鱼类,有时翻身晒腹。性温和,每年3~4月,从外海成群游回到福建东、浙江南沿海一带;早晨、傍晚常浮于海面,张开大口顶流滤食。姥鲨肝占体重15~20%,含油量达60%,是制鱼肝油的良好原料;皮可制革;颅骨可制明骨和胶片,肉供食用,内脏可制鱼粉;鳍可制鱼翅。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5:13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s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

须鲨目
  须鲨科     鲸鲨科
  橙黄鲨科  豹纹鲨科
  天竺鲨科    绞口鲨科

∷须鲨科Orectolobidae

须鲨科Orectolobidae,形稍尖,眼无瞬膜。有口鼻沟。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前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射状。多栖于近海海底,以鱼类、软体动物或甲壳动物等为食。为热带及亚热带水域的中小型鱼类,近海底层栖息。它的最后二--三个鳃型位于胸鳍基部的上方。我国大多产在南海、东海。常见的有豹纹鲨、及日本须鲨。 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海区尤为繁盛。中国现有5属约9种,都是小型鲨鱼,浅海种类,体具斑纹保护色。


日本须鲨 OrectoIObus japonicus Regan头侧具很多皮须。鼻瓣分枝简单。牙侧扁,前部较大,单齿尖;后部渐小。三齿尖。背鳍2个,位于腹鳍后方。为暖温性中小型鲨鱼,体长1米左右,大者达2米。卵胎生。喜栖息于近海底层海藻丛生处。体色可随环境改变,且能拟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鲸鲨科Rhincodontidae

鲸鲨科Rhincodontidae,身体庞大,长可达20米,性情温和。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RhincodontypusSmith.,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属大洋性鱼类。每年五、六月洄游到我国北部湾。 广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


鲸鲨 Rhincodon typus Smith体庞大,每侧有2显著皮嵴。口裂宽。眼甚小。牙细小而多,圆锥形,齿尖向后倾斜。鳃孔5个、宽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鳃耙角质,分成许多细枝,交结成密筛状。大洋性大型鲨鱼,一般体长为10米左右,最大可达20米,重5吨,为鱼类之冠。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和温带海域,有时亦洄游到近海,性温和,以密筛状鳃耙为过滤器,食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等。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在南海、东海和黄海均有捕获。

∷长尾鲨科

长尾鲨科,只1属3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有3种。

∷橙黄鲨科 Cirrhoscylliidae

橙黄鲨科 Cirrhoscylliidae,有1属(橙黄鲨属 Cirrhoscyllium)3种。分布于菲律宾、日本和南海。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5:32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鳃孔5个。颌舌接型。吻软骨3个。眼有瞬褶或瞬膜。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域,4个不钙化区域有钙化辐条侵入。肠的螺旋瓣皇螺旋形或画卷形。全世界共有4亚目7科49属200余种。中国有4亚目4科23属约60多种,是中国软骨鱼类中属种最多的1个类群。

真鲨目
  真鲨科
  猫鲨科
  拟皱唇鲨科
  皱唇鲨科
  双髻鲨科
  原鲨科 


∷真鲨科Carcharh inidae

真鲨科Carcharh inidae,头部稍尖,眼具瞬膜。牙侧扁而大;使用1~3行。喷水孔细小或无。鳃裂5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于腹鳍前方。歪形尾鳍,尾柄无侧棱。体呈纺锤形,眼圆形,瞬膜发达,背鳍二个,无硬刺,第一背鳍位于胸、腹鳍之间,第二背鳍均与臀鳍相对。胎生。主要以鱼为食。本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如黑印真鲨、拉沙真鲨为中、小型鱼类。乌翅真鲨、大青鲨为大型鱼类。常生活在暖水性海域,广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我国东海、南海有产。
  
真鲨科为鲨类中最大的科,约有24属近100种,中国现有11属约30余种。眼小,圆形,少数椭圆形,瞬膜发达。喷水孔细小或消失。鼻孔狭小,距口颇远。口宽大,单齿头型,少数三齿头型。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上方;第二背鳍小或很小。尾鳍上方或上下方具一凹洼;尾椎轴上翘,尾鳍宽大,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卵胎生或胎生。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有三齿鲨属,牙三齿头型有1种,产南海。沙条鲨属,有4种,均产南海和东海南部,副沙条鲨属1种,产南海。鼬鲨属,1种,沿海均有。斜齿鲨属,4种;基齿鲨属,2种;直齿鲨属,1种。柠檬鲨属,1种;真鲨属,10余种;胞齿鲨属,1种;大青鲨属,1种,产南海。最大可达8米。胎儿每产60个。经济价值很高,所产鱼翅为鱼翅中之上品,肉味美。
  
真鲨属(Carcharhinus;requiem sharks) 真鲨科的1属,有30余种,通称真鲨,是现代鲨类中最大的1属。眼圆形,瞬膜发达。喷水孔消失。鼻孔距口颇远;前鼻瓣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口宽大,深弧形;唇褶不发达。牙宽扁,亚三角形;上颌牙边缘具细锯齿;下颌牙边缘光滑或具细锯齿。鳃孔中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上方,靠近胸鳍;第二背鳍等于、小于或大于臀鳍,起点对着或前于或后于臀鳍起点。尾椎轴上翘,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后部近尾端处有一缺刻。胸鳍宽大,近镰形(见图)。


化石见于始新世至近代。绝大部分为海产;少数种类也进入淡水,如印度的恒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非洲的赞比西河等。中国现有真鲨10余种,常见的有
①黑印真鲨,体长一般1米左右。第二背鳍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第二背鳍前半部上方黑色,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沙拉真鲨,第二背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第二背鳍、尾鳍下叶前部和胸鳍端部黑色,分布于南海和东海。性凶猛,主食鱼类;
③阔口真鲨,第二背鳍纯褐色,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第一背鳍起点与胸鳍基底后部相对,常见于黄、渤海、东海;
④侧条真鲨,体侧从胸鳍基底至腹鳍基底上方有白色纵条;为暖水性鲨鱼。卵胎生或胎生。肉可食。肝脏是制鱼肝油的原料。鳍可制“鱼翅”。


黑印真鲨 Carcharhinus menisorrah 第二背鳍上半部黑色,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瞬膜发达。喷水孔消失。上颌牙宽扁,三角形,下颌牙较狭直。暖水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最大可达4米。卵胎生。为我国广东沿海习见种,于夏、秋两季黄海与渤海亦能捕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黄海与渤海均产之。


沙拉真鲨Carcharhinus sorrah背鳍、尾鳍、臀鳍和胸鳍末端皆呈黑色。第二背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 口前吻长稍大于口宽。胸鳍宽长,镰形。暖水性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 卵胎生。 为我国广东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产于南海。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5:50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猫鲨科Scyliorhinidae
猫鲨科Scyliorhin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无口鼻沟。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第1第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后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射状。

眼椭圆形,具瞬褶,能上闭。喷水孔小或中大。鼻孔一般不与口相连。牙细小而多,多齿头型,多行在使用。鳃孔狭小,最后1~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一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二背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尾鳍狭短,尾椎轴低平,大多为近海或深海栖息的小型或中型鲨鱼。分布于各热带、温带海域中,有些生活在浅水的种类,体具美丽的条纹或斑点,如猫鲨属、梅花鲨属;有些栖息深海,体呈纯灰黑色或黑色,如尖尾鲨属。全世界有15属近94种,大部分布于印度——西大西洋。中国有7属约近20种,如猫鲨属、梅花鲨属、锯尾鲨属、台湾鲨属、绒毛鲨属、斑鲨属和尖尾鲨属。这些鲨鱼除绒毛鲨体长1米外,大多数都是小型鲨鱼。食小鱼与无脊椎动物。一般可供食用,但产量不大,主要分布于南海,有些也来东海,黄、渤海只有绒毛鲨一种。


猫鲨属(Scyliorhinus;cat sharks)真鲨目的1属。全世界约有13种,中国仅有1种。小型鲨鱼。眼狭长,椭圆形,具瞬褶。前鼻瓣伸达或不伸达口前,鼻须常消失。口大,唇褶短小。喷水孔细小近眼后方。鳃孔5个,狭小,最后1~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牙细小而多,3齿头型或多齿头型。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部相对或后于腹鳍;第二背鳍起点与臀鳍中部相对或稍后。尾鳍平直,尾椎轴不上翘,尾鳍下叶前部稍突出,后部有一缺刻。胸鳍中大,外角和里角圆钝。化石见于上白垩统至上新统。分布于北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栖息近海浅水中,食小鱼与无脊椎动物。可供食用。中国只有虎纹猫鲨1种,体长0.5米左右。体黄褐色,具11或12条不整齐横纹,并散布着不规则淡色斑纹;腹面淡褐色。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沿岸。日本和朝鲜沿海也有分布。为冷温性,栖息在近海底层。卵生。

∷皱唇鲨科Triakidae

皱唇鲨科Triakidae:普通鱼头形,头长为全长的1/5—1/6,尾细长,眼为椭圆形,下眼脸大部分成为瞬膜,能上闭。牙齿细小,呈带状或铺石状排列。喷水孔显著。鳃裂5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 硬棘,第一背鳍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的上方;第二背鳍部分与臀鳍基底相对;尾鳍宽大,尾鳍歪尾形,上叶远较下叶为长,尾柄无侧棱。 鼻孔位于口前,一般无鼻口沟。口大,弧形,唇褶或有或无。鳃孔中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尾椎轴稍上翘。卵胎生或胎生,具有发达的卵黄胎盘。近海栖息,我国沿海一带有产。主食虾、蟹及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暖温性近海栖息鱼类。我国有3属,即星鲨属Mustelus、丽鲨属Ca11iscyllium和皱唇鲨属Triakis。供药用的有灰星鲨Mustelusgriseus(Pietschmann)、白斑星鲨M.ManzoBleeker等,白斑星鲨,背面和侧面灰褐色,沿侧线及侧线以上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点。卵胎生。灰星鲨,似白斑星鲨,但体无白色斑点。

翅鲨属,侧齿外斜,外侧具2~3小齿头,有2种,体长可达6米,其角质鳍条(鱼翅)较名贵。星鲨属,牙铺石状,有3种,为最普通鲨鱼之一,肉味美,产量较大。

皱唇鲨属,第二背鳍起点前于臀鳍起点,沿海均产,有2种。这些都是小型近海栖息的种类,体长一般不超过1米,但数量均相当多。


皱唇鲨 Triakis scyllium Muller et Henle体较长,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米左右。口大,唇褶发达。牙细小,排列紧密,三齿尖型。唇褶发达。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体背及上侧面呈灰褐色赂带暗紫色,体侧有9至13条暗褐色横纹,并布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下侧面及腹面银白色。背鳍2个,无硬棘,第1背鳍位于胸鳍与鱼鳍之间的上方;尾鳍宽长,尾椎轴稍上翘。温水性小型鲨鱼,栖息于近岸浅海一带。一般体长1米左右。卵胎生,每胎约20尾。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体延长呈亚圆筒形,灰褐色,无白色斑点,一般体长约1米。头平扁、中长;尾细长、尾椎轴上翘。眼椭圆形。吻尖且长,口小,呈三角形,上唇褶粗大,下唇褶细长。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体背面灰褐色,无白色斑点,腹面白色。背鳍2个、分离,无硬棘,第1背鳍较大,后位,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或稍后。各鳍呈浅灰褐色。为暖温性小型鲨鱼,体长1米左右。 胎生,子宫分隔成多室,胚胎各居一室,每胎10余尾。我国在广东沿海一带较习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星鲨属(Mustelus;smoothhound) 真鲨目皱唇鲨科的1属,有20种,中国有3种。体长约1米。眼中等大小,椭圆形,瞬褶发达。喷水孔小,位于眼后。鼻孔宽大,前鼻瓣圆形突出,距口远。口弧形,唇褶发达。牙细小而多,平扁亚圆形,齿头退化或消失,铺石状排列。鳃孔中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较大,位于体腔中央上方,近于胸鳍或近于腹鳍;第二背鳍较臀鳍为大,起点前于臀鳍起点,下叶前部稍突出,近尾端处有一缺刻。分布广。白斑星鲨(见图)体具白色斑点,主要分布于黄海和东海。灰星鲨体无白点,第一背鳍起点几对着或稍后于胸鳍里角上方,上唇褶短于或等于下唇褶。中国沿岸均有分布。前鳍星鲨第一背鳍起点前于胸鳍里角,约与胸鳍里缘中部相对,上唇褶比下唇褶长。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栖息在大陆棚浅海区域,也进入港口。主要食虾、蟹类,也食软体动物以及沙蚕等,有时食小型鱼类。卵胎生;灰星鲨为胎生,每产10余仔,胎儿具卵黄胎盘,连于母体子宫壁上,脐带很长,子宫分成多室,胎儿各居一室。


白斑星鲨 Mustelus manazo Beeker体细而延长一般体长,在1米以内。牙头平扁吻中长,钝尖。口中大,三角形,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褶较狭而短。牙细小且多,排列成铺石状,多行使用。眼呈椭圆形。体背面和上侧面为灰褐色,下侧面及腹面为银白色。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斑点。背鳍2个,无硬棘,第1背鳍位于体腔中部上方,起点约与胸鳍里角相对或稍前;臀鳍小;尾鳍狭长。各鳍均呈褐色,边缘较谈。温水性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以内。卵胎生,每胎10余尾。为我国黄海和渤海习见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6:07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双髻鲨科Sphyrnidae

      双髻鲨科Sphyrnidae:头呈丁字形,头的前端向两侧突出,形成双髻状而得名。眼位于髻的末端, 圆形,瞬膜发达。鳃裂5对,最后1对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棘, 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前半部上方;第二背鳍小,起点前于或后于或与臀鳍起点相对,尾鳍歪形,上叶较下叶长。 喷水孔消失。卵胎生或胎生。化石见于白垩纪至上新世。它们性情凶残,脑袋向两侧突出,像妇女梳的发髻,看起来增加了阻力,但它们游动却非常迅速,对捕食对象常常穷追不舍,甚至飞鱼飞出水面仍继续在水中追踪,直到飞鱼落水,被它们吃掉。我国常见的为路氏双髻鲨沿海各地均产,锤头双髻鲨Sphyrnazygaena(Linnae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双髻鲨属 (Sphyrna;hammerhead sharks)。约有10种,中国有5种。外形奇特,头前部向两侧突出,状如铁锤。眼圆形,瞬膜发达,位于头侧突出的两端。喷水孔消失。鼻孔端位,或近于眼或近于吻端中间。口宽大,弧形,唇褶不发达或只见于口隅。鳃孔中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前半部上方;第二背鳍小,起点前于或后于或与臀鳍起点相对。尾椎轴上翘,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尾鳍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胸鳍大或中大。卵胎生或胎生。化石见于白垩纪至上新世。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海区。常居深处,有时成群上升。性凶悍,主要捕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等,也有袭击人类的记载。常见的有锤头双髻鲨(见图)吻端中间圆突,头侧突出宽大,前缘波曲。路氏双髻鲨一般体长1米左右,重5千克,大者长达4米重达50千克。吻端中央凹入,里鼻沟显著。沿岸各海都产,数量颇多。无沟双髻鲨里鼻沟消失,只留痕迹。丁字双髻鲨头特别宽,呈“丁”字形,鼻孔距吻端中间比距眼为近,只见于南海,较罕见。肉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路氏双髻鲨 Sphyrna lewini (Griffith)体粗大,侧扁而高,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可达3米。头的额骨区向左右两侧呈铁锤状突出。眼圆形,位于头两侧突出部的端面。吻前缘波曲状,中间凹入,鼻孔平扁。口弧型,牙侧扁,向内斜,微呈锯齿状 ,口宽小于口前吻长。体被细小盾鳞,有侧线。体背部呈灰色,腹面稍淡。背鳍2个,无硬棘,第1背鳍甚大,第2背鳍小;尾侧扁,尾鳍甚长,基部有缺刻,呈浅灰色。 暖水性中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可达3米。性凶猛,食小型鱼类。卵胎生。为我国沿海习见种。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之。

∷拟皱唇鲨科 Pseudotriakidae
      拟皱唇鲨科 Pseudotriakidae,第一背鳍基底长等于或大于尾鳍长,只1属1种,产于中国台湾、日本、北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深海。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6:24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角鲨目 Squaliformes

  角鲨目 (Squaliformes)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21属约87种。背鳍2个,硬棘或有或无;臀鳍消失。鳃孔5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眼侧位或上位,瞬褶或有或无。颌舌接型,腭方软骨不连于头颅。椎体环型或多环型。吻软骨1个。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

角鲨目
  角鲨科
  铠鲨科
  棘鲨科

∷角鲨科Squalidae

      角鲨科Squalidae, 体长1米以上。鳃孔5个,吻短或中长,眼侧位。鼻孔距口颇远。背鳍2个,各具1硬棘;胸鳍位于最后一鳃孔后面。牙单齿头或多齿头型,上、下颌牙同型或异型。化石见于白垩纪至近代。有10余属约71种,中国现有8属4种,常见有白斑角鲨,长吻角鲨,短吻角鳖。角鲨主要栖息在沿岸区域,主食小型鱼类,也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及环节动物和水母等。卵胎生,卵大、卵黄管粗短,不与母体子宫壁相连。肉质鲜美,产量大,主要供鲜食,肝脏含油量颇高,较大个体的鳍可制成鱼翅。为温带近海栖息的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卵胎生。


      长吻角鲨 Squalus mitsukurii Jordan et Fowler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各具一硬棘。上下颌牙都为单齿头型,齿头低平外斜。吻较尖突,口前吻长大于口宽。暖温性小型鲨鱼,一般体长1米左右。卵胎生,每胎10余尾。我国沿海较习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之。

∷铠鲨科Dalatiidae

  铠鲨科Dalatiidae 通常第1背鳍或第2背鳍无棘或隐藏,上颌牙细圆锥形,下颌牙宽、呈叶状,彼此相叠、边缘光滑或有细锯齿。主要产于深海。有8属约12种。中国有铠鲨和宽尾小角鲨产于台湾;唇达摩鲨产于南海。

∷棘鲨科Echinorhimidae

      棘鲨科Echinorhimidae 2背鳍均无棘。上、下颌牙同型,均具数齿尖。只有棘鲨属1属,2种。棘鲨,台湾有记录,东北大西洋、地中海、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均有分布。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2:47:29 | 只看该作者
侧孔总目 Superorder Pleurotremata

扁鲨目 Squatinformes

扁鲨目(Squatiniformes;angelsharks)仅1科扁鲨科,1属扁鲨属约13种。体平扁;吻很短而宽;胸鳍宽大并向头侧延伸游离如袍袖,因而旧称袖鲛,西方俗称天使鱼或僧鱼;眼上位;口宽大,亚前位;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鼻孔前位;鳃孔5个,宽大,延伸至腹面;背鳍2个,无硬棘。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非洲南部东岸也有分布。

扁鲨目
  扁鲨科  

∷扁鲨科Squatinidae

扁鲨科Squatinidae,体平扁宽大,胸、腹鳍大,背鳍小,二个均位于尾部上方,鳃裂侧位。我国产日本扁鲨,亦称琵琶鲨。是由于它的胸鳍大和头部彼此相连,状如琵琶而得名。为近海栖息,常埋于泥沙中。食小鱼和沙中小动物。卵胎生。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

星云扁鲨Squatina nebulosa,喷水孔间隔小于眼间隔;胸鳍外缘与后缘大于90°;胸鳍前、后方及背鳍基底具暗色斑块。现仅见于南海,也随暖流分布到朝鲜釜山和日本南部沿岸。

日本扁鲨Squatina japonica,普通体长1米以内,大者可达1.5米,喷水孔间隔大于眼间隔;胸鳍外缘与后缘呈90°;胸鳍前、后方及背鳍基底无暗色斑块。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朝鲜和日本沿海也有分布。常浅埋于泥沙中,头部露出,静待鱼类到来,起而捕之。身体常分泌大量粘液,以去除泥沙。行动滞缓,不善游泳。食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卵胎生。胎儿具很大卵黄囊,卵黄管粗短,每产10多仔。为黄海和东海次要经济鱼类,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东海产量较少,为底曳网兼捕鱼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et86宠物论坛

GMT+8, 2024-5-15 18:02 , Processed in 0.0768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