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宠物猫-pet86宠物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贝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獒画传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0:30 | 只看该作者
头部

       纯种藏獒给人最初的也是最深的印象,便是它那大而有力的方型"硕头"。头面额宽,眼小呈杏核状,吻短而粗,嘴角略垂,鼻宽唇厚,舌大牙利,犬齿近寸,耳根较低并呈心形下垂。

躯干

       颈粗有力,颈下有垂,似与肩部连为一体。肩胛突出,腰平且直,四肢粗壮。尾根高,尾大而侧卷至背脊。从侧面看形体比例为正方形。

被毛

       藏獒应属长毛品种,但在低海拔地区又变异为中、短毛品种。藏獒的被毛最突出的特征是长毛品种的鬣毛形似渔夫的蓑衣,雨雪无法浸湿其内层被毛。自头顶部至肩胛披长鬃毛,从正面看形似"雄狮"。面毛短滑,耳面及耳廓附长毛,四肢的毛质平滑,脚肚稍有羽状饰毛。全身被毛松厚,分为内、外二层,内层绒毛短而密,外层身毛长10厘米-15厘米。尾毛长20厘米-30厘米,婆娑如球,卷至背上。


可以清楚地看到此犬有着藏獒的双层被毛及其鬣毛。

这匹藏獒的"菊花尾"已是难得一见了。


        藏獒的毛色非常漂亮,按稀有程度依次分为:豹斑、青色、金色、棕红、白色、黄色、麻黄色、黑色及黑黄色。前四种现已很难再见到。黑黄色品种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品种,其中主色为黑色,仅在吻部、眼眉、脚部及四肢内侧呈现黄斑,俗称"铁包金"。这诸多毛色品种都共有一个特征,即在胸口有一菱形白斑的"护胸毛",护胸毛越小越好。

       藏獒在毛色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只由个人喜好而己。藏区的牧民偏爱黑色系品种,因为它混在牦牛中很难被发现。外界的藏獒爱好者则根据藏獒毛色、毛量以及长短,形象地将藏獒分为狮型(所有毛色的长毛品种)、虎型(短毛黑黄色品种)、熊型(专指黑色短毛品种)、雪獒(专指纯白色品种)。

1.jpg (33.13 KB, 下载次数: 89)

1.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2:07 | 只看该作者
长毛品种的藏獒最突出的特征是有着"雄狮"般的鬣毛。


体格与性格

        雪域高原上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不但赋予藏獒强健的体魄,更磨炼出它刚毅的性格。与其他犬类不同,藏獒性格执著倔强,对人的依赖性不强,所以服从性较差,难以驾驭与训练。


护食物,护领地,护主人。

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易产生怀疑和敌意。

善于攻击,行为不定,极富挑衅性。

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

对主人亲热至极,勇敢忠心,任劳任怨。

容貌野性粗犷,行事态度凶猛大胆。


体格强壮

       藏獒的寿命一般为10年-16年。体格强壮,偏食肉类,颚力极强,能咬碎牛骨。骨骼粗壮,个别优秀个体肩高可达80厘米,体重可达100公斤。抗病力强,耐寒怕热,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吼声中的超低频可传很远,极具震撼力,足以威慑入侵者,是野兽的克星,是最杰出的护卫犬,能防止狼、豹对羊群的袭击,是牧民的得力助手。对于长年过着游牧生活或深居在人烟稀少的山野中的牧民来说,带着它可以带来实际的安全。

藏獒的生命力就像这蓝色的野花一样顽强


自幼经受大自然的生存考验

三只小獒在"家"门口好奇地向外张望。

       母獒每年只在初冬的10月-12月发情一次,自然交配,每窝产仔3只-5只,但在低海拔地区,气候变暖,每窝产仔数会随之增多。母獒在临产前会在主人的驻地附近寻找一个相对避风且安全的地方,刨出一个洞或借助现成的自然洞穴来作自己的产房。母獒的发情周期决定了幼獒出生时往往伴随着凛冽的严寒及刺骨的风雪,而且大多数母獒生产时都不会得到人的照顾。藏獒一出生便经受着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生存进化法则的考验,难怪藏獒具有如此强健的体魄。

       1995年冬,我们来到玛多一户牧民家中。听说他家的"母狗"刚生产不久,在我们的要求下女主人骗走了母獒并将它锁住,男主人带我们来到距离他家不远处的一个土坡前,辨认了一阵后,朝着一个直径在50厘米左右的洞口走去。洞看起来还挺深,他弯腰在洞里掏了一阵,便掏出一只尚未睁眼浑身漆黑的"肉球"。当时玛多的气温至少在零下三十摄氏度,低温造成相机的电池出现了不能供电的现象,我们没能拍下这只小獒的照片,非常遗憾!经过这次教训,我每次冬季赴藏区,一定会带着备用的纯机械相机,却再也没遇到类似的珍贵拍摄机会,看来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1.jpg (19.64 KB, 下载次数: 81)

1.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3:38 | 只看该作者
       藏獒,不论大小都无需人更多的关爱,是生存环境造就了獒的秉性,如果人们对它像城市中的狗儿那般呵护与爱抚,也就培育不出真正的高原壮士了。

藏獒的生命力就像这蓝色的野花一样顽强

藏獒

解主人心意,知福祸吉祥;

越万里雪山,牧骏马牛羊;

凭着铁铸石雕之躯,驱虎豹豺狼;

镇群兽之凛凛雄风,堂堂威仪。



藏獒与藏狗


        "藏狗"是藏獒的俗称,同时也是藏獒庞大的种群基础,这个庞大的种群,便是藏獒活的基因库。藏獒是藏狗中的佼佼者,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或更出类拔萃的。在藏区,对各类藏狗,藏族牧民也有着不同的叫法,(藏文)哲合却(音)是指一般的牧羊狗,(藏文)德合却(音)指的是烈性狗,而(藏文)德却(音)是指必须要拴住养的狗。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藏獒,己是千百年来被游牧民族驯化的一种优秀守卫犬,西部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了这个物种的性格与体貌特征,特别是在某些极为特殊的地域,仍然生存着与上万年前它的祖先完全相同的藏獒。


        雪山、草原、牦牛、喇嘛、绿松石、酥油、糌粑、转经筒……今天,我们随便都可以列举出大堆与西藏有关的名词。青藏公路、飞机以及指日可待的青藏铁路,西藏已经不再那么神秘。憨直的藏族牧民慢慢懂得了做买卖的玄妙,拉萨街头的小贩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和潮水般涌来的国外游客讨价还价……

1.jpg (40.22 KB, 下载次数: 74)

1.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5:0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藏獒与人



        在中国西部的亘古荒原上,藏獒与人类在单纯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已经共同生活了上万年。在广袤的山野及草原间,它们不受锁链的羁绊,自由自在地追捕着猎物。藏獒祖先那种半家畜、半野生式的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在延续着。

        藏獒祖先被驯化的过程就是史前人类驯化犬的过程。由于犬类具有比其他野生动物更易接近人的特性,野生獒开始被人豢养。豢养的动机同样是人类想利用野生獒对其他野兽天生的警戒心及极强的攻击力,来阻挡大型猛兽对人类栖息地的侵袭,同时也利用野生獒狩猎的本能来帮助人追逐猎物。

高海拔牧区

        这里环境恶劣,这里的牧民们过着几近原始的游牧生活,生存所需的物资相对短缺,因此藏獒在生存上并非完全依赖于人。他们之间应该更近似于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牧民们因藏獒的勇猛、剽悍而获得一定的安全感,而藏獒在牧民的帐篷外获得一席生息之地,缓解了残酷自然环境的强大压力。在这里,藏獒与人共同捍卫着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这是高原的一处无名地,前方是相机脚架。

深秋季节的高海拔游牧草场

高海拔游牧地区,藏獒与人共同捍卫着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云压得很低,高原上司空见惯的一场雨即将来临,帐篷左边十多米处的藏獒静静地卧着、等待着。

深山中一户孤独的人家。那顶白色帐篷前伏卧着一只系着红色项圈的藏獒。

藏獒在这里丝毫不受锁链的羁绊,依然风一般奔驰在雪域高原……


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

        在这里,食物的丰足使藏獒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人,从而也确定了藏獒与人的从属关系。由于人口相对稠密,白天几乎所有的藏獒都被粗粗的铁链锁着,以免伤及路人。而到了晚上,白天拴着的藏獒都被主人放开,重获短暂的自由。所以在藏区夜间行路要十分小心,尤其在牧区,晚上最好不要走东窜西,以免被藏獒当成"盗羊贼"而受到攻击。


        在富庶的半农半牧区,藏獒被铁链与木桩固定了,没了自由。这种一贯狂野的动物难忍锁链的牵绊,将周围方圆丈余的草地刨得寸草不生。它被拴在这里的时间,也许要用年来计算。

富庶区的狗儿是否也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呢!?

富庶区的藏獒渴望自由。


被牧民视为家庭成员

        藏区的每一个牧民都非常善待他们的狗,把它们视作家庭中的成员,有的甚至在食物方面都不存在区别。

女主人如同己出般对待幼獒

1.jpg (27.88 KB, 下载次数: 77)

1.jpg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7:14 | 只看该作者
        藏区的每一个牧民都非常善待他们的狗,把它们视作家庭中的成员,有的甚至在食物方面都不存在区别。

         在藏区的牲口中只有牛羊是财富,藏狗是不被计入财产的。无论大狗小狗,在牧民之间都是相赠或互换,原则上不存在买卖,更不可能杀狗吃肉,藏狗在这片乐土上享受着完全自由的繁衍生息。由于气候高寒,空气干净,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低,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因此藏狗的自然死亡率也很低,有些"长寿"的藏狗甚至可以陪伴主人十几年。

        很多家庭的狗都有名字。在狗儿跑得很远的时候,主人还会用一种嘹亮的声音呼唤自己的狗儿。由于高原草场空旷宁静,在这里声音就像人宽阔的视野一样传得很远,杳无踪影的狗儿只要听到主人那熟悉的声音响彻山野时,便会不顾一切地疾奔而归。这也是主人与狗之间默契的体现。

        狗儿只要听到主人那熟悉的声音响彻山野时,便会不顾一切地疾奔而归。


只认可一个主人

        支配着藏獒的三个最强烈的行为意识是:食物意识、领地意识、等级意识。

        狗仍然保留着远古时期群居动物的等级意识,藏獒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等级意识决定着藏獒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

       藏獒通常只认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为在藏獒眼中,在这个大集体里,它的地位只比其认可的头领(主人)低,它也只会服从这个人的命令。它与其他家庭成员则是同等的地位,可以和睦相处,除非有意激怒它,它才会龇牙咧嘴以示警告。如果藏獒认同自己的地位低于所有家庭成员,那么它就会服从于任何一个人。但事实上藏獒是永远不会这样认为的。

        藏獒的主人意识并不完全取决于食物的给予,食物纽带能建立的仅仅是可亲近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而已。藏獒只忠于它认可的主人。很多由藏区移居到别处的成年藏獒,经常因思乡心切而精神不振,并且不会真正认同新饲养者为新主人,至死都眷念旧主。有些极其烈性的藏獒,始终不容"新主人"触其脖颈,因此与主人反目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1.jpg (49.83 KB, 下载次数: 73)

1.jpg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38:35 | 只看该作者
        在高山脚下,我们遇到了一只真正的"山狗",为了拍这张照片,我们手舞足蹈连比划带打哑谜与主人沟通了好久,主人好容易才弄懂了我们的意图:让他将狗控制住。这只狗虽说"未成年",但已具备相当的攻击力。了解我们的意图后,主人用双手死死抓住狗的头皮,憨厚地笑了,那神情似乎在嘲笑着我们的"胆量"。

        一般承担藏獒日常喂养大部分事务的都是女主人,但藏獒仍然只服从于一个它认可的主人。


绝佳的护卫

        藏獒作为绝佳的护卫犬,是绝对名副其实的,它对主人的忠心也显而易见。这个看似"憨大"的家伙,其实绝顶聪明,从不做徒劳的进攻。它一般会在主人帐篷前或找个较高的地点巡视四周,时常又会混在畜群间或躲在隐蔽处,平时不常吠叫,但锐利的双眼绝不会放过任何异常情况,即使是一辆行进中的汽车经过,它也会闪电般突然跳出,冲向目标,扑咬着、尾追着汽车,直到它认为汽车出了它所能管辖的领地,才会停止追击,定定地站在高岗上,发出几声沉闷的吼叫,不知表达的是驱逐胜利后的得意还是对逃亡者的再次警告……

        在牧区之间赶场的牧民同样会被视为闯入"领地"的入侵者,而遭到当地藏獒甚至狗群的攻击。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立即下马,牵着马混在牛群中行走,因为藏獒不会轻易攻击牛群,然后让随行的藏獒去对付它们,在自家藏獒的协助下,尽快走出"危险"地带。

        遇到有经验的高手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用随身携带的专门打狗的工具来对付藏獒的攻击。在游牧草场,极难分辨哪只藏獒是有主人的,哪只是野狗,因此在藏区没有"打狗要看主人"这一说。相反,如果能够制服来势汹汹的藏獒,它的主人还会竖起大拇指,热情地请你进帐篷小憩。


        不论白天或黑夜,也不论风霜雪雨,藏獒都会忠心地守护着主人的"疆域"。

        定定地站在高岗上,发出几声沉闷的吼声,不知表达的是驱逐胜利后的得意还是对逃亡者的再次警告……

1.jpg (24.8 KB, 下载次数: 70)

1.jpg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0:21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是陌生人,哪怕是主人的朋友,或者是本不属于此地的"同类",在藏獒眼中均属入侵者,都会受到它的攻击。威胁畜群安全的凶狠残忍的狼群与野兽就更不用提了。

藏獒正欲向陌生人奔袭而来。

藏獒的大脑皮层能储存上万个信息,记忆力极强,一旦遭袭将铭记终身。

        有一次我亲见了牧民使用打狗工具制服了来势凶猛的藏獒,那短短十几秒钟已让我惊讶、佩服得目瞪口呆,真遗憾没能拍下这珍贵的一幕。


       打狗工具是用一根丈余的牛筋拴着一个有棱有角的实心铁砣,类似古代的一种软兵器,又很像现在建房子用的准心。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武器",这是惟一对生性凶猛的藏獒有抑制作用的工具,比其他任何有形的武器都有用。但并非人人都会使用,必须从小练习,否则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它的作用有三:一是用铁砣直接打击目标的要害,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命中,万一失手,那根牛筋可使铁砣再次弹回到手中。牛筋长度要适中,这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二是牧民在马背上抡起它可以保护马的两侧不遭到藏獒攻击。三是利用这种工具的特殊构造可以套牢藏獒的脖子,这对藏獒来说是最致命的。一旦套牢,牧民便可策马狂奔,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作为生命咽喉的脖颈,在动物的意识中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都重要,藏獒也同样不会让人轻易地控制它的脖颈,一旦被套牢,这种"脖颈意识"就会促使它乖乖就范。


打狗高手

        一次去牧区,嘎布藏(音)是我们的向导,他是个真正的对付藏獒的高手。说他是真正的高手是因为他不像其他高手那样,时常带着打狗工具,而是徒手制服来势汹汹的藏獒。开始我们都不信,直到亲眼目睹。


        远远见到一只白色藏獒直冲着"闯入其领地"的陌生人--我们而来,我们开始紧张起来,不自觉地站在嘎布藏身后"寻求保护"。嘎布藏正面相迎,摆好架势,在那白狗跃起的瞬间,他十分敏捷地一侧身,精准地抓住其头皮。白狗无法下嘴咬人,正欲出力挣脱,已被嘎布藏扳倒在地。嘎布藏也顺势倒下,全身压着侧翻的白狗,后肢不着地的白狗使出浑身力气也无法挣脱。自始至终,嘎布藏的双手像钳子一样死死地控制着白狗的头,直到它发出了认输的信号才罢手。此时的白狗十分顺从地耷拉着脑袋,被嘎布藏紧紧地夹着拍了这张照片。

1.jpg (48.25 KB, 下载次数: 71)

1.jpg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1:55 | 只看该作者
         牧民为对付藏獒的攻击而专门制作的工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藏獒"挨揍"的记忆也一代代地遗传了下来。

         这只曾经领教过打狗工具的藏獒对陌生人仍然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它的左眼已经被打瞎。

原始粗放的饲养方式

         有些地区的狗完全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人为干预很少,更缺乏合理的管理,喂养不定时,忽视选种育种。即便是食物丰足的地区,牧民们喂养狗的方式仍然十分粗放,就如图中的藏獒那样,*啃食一条"冻如坚石"的马腿,同样可以挨过漫漫冬季。


雌雄比例严重失调

        为追求实用性,大多数牧民均选育雄獒,不愿饲养雌獒。有些家庭为了控制狗的繁殖,避免每年为狗仔的"出路"犯难,在育种时就只选择雄性,导致藏獒的雌雄比例在1∶8到1∶12之间,有些地区悬殊更大,这种比例很不利于藏獒的繁衍。还有的时候主人为了达到让狗儿安心于看护工作的目的,甚至不惜采取阉割的办法,以免其"朝三暮四,心不在焉",这也是造成藏獒种群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之一。


泽尔岗家4个月龄的雌獒非常漂亮,现在草原上已难得一见。

像这样的母獒已经为数不多。


        完全放任自然的交配造成某些地区藏獒品种的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很大,种群素质不断下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牧民的生活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许多以前依*游牧为生的藏民已定居下来。聚居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牧民饲养藏獒的初衷,他们选种时不再会为抵御野兽的侵袭而去强调藏獒个体的高大强壮,这是藏獒种群质素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藏獒种群品质逐年下降

        野兽几近绝迹,使牧民选育藏獒的初衷渐渐改变。像这样的"狗"恐怕连"稍大些的狗"都对付不了,更别说狼了。


饿极了,偶尔攻击自家的羊群

        由于饲喂不规律、不定时,甚至长时间不喂食,饥饿难挡的藏獒偶尔会攻击自家的羊。对此,主人也不会过多责怪,因为牺牲一只羊换来整个畜群的安全,非常划算。高原气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储藏室,死去的羊可供藏獒进食数月。

1.jpg (34.15 KB, 下载次数: 81)

1.jpg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3:29 | 只看该作者
天为被,地为床。任凭雨雪风霜,无需一个屋顶……

       牧民对藏獒的饲养方式是原始粗放的。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人们生活仍然很艰苦,在生活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对狗儿照顾不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藏獒与人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信任与和谐永存。


第五章藏獒外传


西部牧区关于藏獒的故事很多。

        獒的社会关系虽然建立在食物、领地、交配权、等级等的差别上,但已不同于纯粹的野生动物法则,因为獒的社会中介入了人。狗十分乐意与人为伴,把人作为最高精神领袖。


       深秋时节,牧民正准备过冬。图中的矮墙是用泥土砌成的羊圈,为了守卫羊圈,这匹藏獒被拴在了右边的斜坡上,它将在此度过整个严冬。它的主人正与我的朋友攀谈,地上的车辙是我们留下的。

一群初谙人世的"小家伙"紧跟人的脚步。


野兽的克星

藏獒在保护领地的意识上与野兽没有区别。月黑风高的夜晚,藏獒阻挡着野兽对人的侵袭。


       也许是因为一次偶然,自然选择了人作为自己眷顾的对象,赐予人类高过其他生命的智慧和地位,从而改变了整个丛林法则。人类彻底摆脱了大型食肉野生动物的威胁,取而代之的是,野兽因惧怕人类而躲得无影无踪了。不过,在青藏高原--地球的第三极的某些地方,恶劣的自然环境相应削弱了人类的主宰地位。某些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命的野兽仍然存在,人对野兽不得不时刻保持的警惕,而狗就成了"人兽之争"中人类最好的助手。

        虽然真正让野兽惧怕的仍然是人而不是狗,但是藏獒对野兽的抵御能力要比普通的狗更加强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因为藏獒有着强壮的体格与极强的攻击力,藏獒一直延续的那种半家畜、半野生的生活状态,也保证了它们保护领地的意识与野兽的领地意识并无区别,它们会为此不遗余力地战斗,直至牺牲。


1.jpg (33.89 KB, 下载次数: 80)

1.jpg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4:42 | 只看该作者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西部牧区的人类社会里,藏獒就是野兽的克星。


同类

        狗是一种喜好群居的动物,在没有人的状况下,狗十分乐意归属到它们自己的群体中,延续着犬科动物固有的生存方式。但一经人类豢养,狗的社会便与人息息相关了。有时因各为其主,狗与狗之间也必须反目。在高海拔游牧区,和人一样,只有到了冬季,藏獒们才能在"冬窝子"相聚;在低海拔地区,白天藏獒没有自由,只有晚上才能回归自己的社会。

        每个狗群体中都会有一只狗王,它是该狗群特定时期内地位最高的,也是同类中最强悍的,一般在狗群内享有一切优先权。同样,狗王也能得到该地区人的关注与爱护,它的主人会给它带上用牦牛毛制成的红色项圈标志,这是狗王的荣誉,是王者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主人自己的荣誉。


用牦牛毛制成的红色项圈是王者地位的象征。


野狗的天迹


        早年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藏獒的饲养条件十分有限,牧民又从不杀狗,每年自然繁殖的狗崽中的大多数都因送不出去而只能无奈地被"抛弃",沦为"野狗"。在20世纪70年代,青藏公路上一位姓马的运输司机曾不止一次地帮助牧区藏民将家中多余的小狗扔掉,据他讲这种现象在当时极为普遍,不足为奇。有时有些牧民怕汉民杀狗吃肉,为了让马师傅将狗崽扔得远些,还会付些小小的报酬。

        草原上的野狗多了,就有了野狗群,它们中就有了"首领"。野狗在"狗头儿"的带领下过着流浪的生活,在饥饿难挡时它们偶尔也会攻击畜群或抢夺家狗的食物,与守卫畜群的家狗发生冲突。"胜者王,败者寇"在"狗类社会"中同样适用。为了食物,得胜的野狗不愿离去,若即若离地在牧民驻地周边游荡着。也有些质素好的野狗被牧民诱捕驯养又变成了"家狗",为新主人看护畜群。其实,再"野"的狗也希望有"家",这是狗比其他动物更容易驯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不用为食物来源操心,家狗的身体条件明显好于野狗,它们发育良好,体格壮硕,身材高大。与家狗相比,野狗虽然在体格上稍显瘦小,但"饥寒交迫"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比家狗更凶悍,为了生存,它们的性情更为暴烈,动作更为敏捷,战斗时也更加"视死如归";同时,由于好的避风处均为牧民占据,为防御严寒,它们的被毛也更加厚密。

1.jpg (39.52 KB, 下载次数: 77)

1.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5: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种差异也同样存在于高海拔游牧区与低海拔半农半牧区的藏獒之间。看来,物质条件决定的只是一个物种的体质,其性格还是要*环境来磨砺的。


"野狗"经常*喝水充饥。

一只年迈的"野狗"若无其事地望着我们。其实它的素质不错,只是老得快走不动了。

正欲袭来的"野狗"。

"野狗"在"狗头儿"的带领下过着流浪的生活


冬窝子--藏獒的爱情天堂

冬窝子是牧民过冬的聚居地,每年深秋,四处游牧的牧民们都会赶着畜群聚集到冬窝子,挨过严酷的冬天。这时,各家的藏獒才有机会聚集在一起,而此时也正值母狗的发情期(也许正因为如此,母狗才选择在此时发情)。白天,藏獒被拴在自家门前养精蓄锐,一到晚上,获得自由的勇士们便开始为"爱情"而战,同时参战的,还有附近或"远道而来"的野狗。爱情是自私的,战斗是无情的,和其他动物一样,经过长久的厮杀后,狗群中便会产生一只实力最强的狗王,由它控制大局,号令天下。而实际上,不论胜负,每只狗都能得到爱情,因为在雌狗的眼中,基因越杂的后代生命力越强。这一点可能是经过艰苦搏杀获得荣誉的狗王想象不到的。


天狗

藏獒狂野霸气的吼声足以让在羊群四周游移的狼群胆寒退却!


西北民族大学有位李老师,年轻时常奔波在大草原上为牲畜治病,并培养当地民族中的兽医人才,对藏獒有着至深的印象。据他介绍,好的藏獒必须先闻其声,再循声而去,否则很难发现它。一般有经验的藏区人,仅凭藏獒的吠声便能判断它的体格大小及凶猛程度。在藏区,如果听到远处山谷中传来一两声穿透力极强且沉闷的吼声,那里肯定有一只巨大的"狗",那吼声是警告:勿入其领地。此时要非常小心,最好沿着谷底走,不要进入其领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超低频吼声,带给近处的人的感受反而不强,但却可传播数里之遥,令远在领地周边徘徊游移的狼群胆寒退却。真正的獒,毋需与野兽发生正面冲突,其吼声便足以震慑望着畜群垂涎的野兽。

1.jpg (53.78 KB, 下载次数: 68)

1.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7:11 | 只看该作者
屋檐下的"天狗"


在藏区,"天狗"才是真正的獒。拥有"天狗"的人在迁移或赶场的途中,甚至在穿越他人牧场时,决不会遭到当地恶犬或藏獒的攻击。在牧民心中,真正意义上的獒一百年才可能出现一只,它们的身上附有某种神的力量。许多现代都市人称为"藏獒"的大狗,在藏区是不会得到认同的。

"天狗"出生不久后,为了独霸母獒的乳汁,便撕咬同窝的手足,将它们赶出洞去。

即使在冰雪天,"天狗"所卧的地方也积不下雪。

它一跳可捕到掠过头顶的小鸟来充饥。

它一扑可将人从马上掀下。

它一口可咬断马腿。

……

信不信由你!


"英雄主义"价值观

山谷间两匹黑色的獒守望在主人的帐篷前。


专门为藏族群众修筑草场围栏的师傅们,还有常年在藏区为畜群治病的兽医们,他们见过形形色色的"狗",也基本上都有过一两次刻骨铭心的遇袭经历,对如何应付藏獒的袭击都有着各自的深刻体会。然而在"獒口逃生"之后,他们谈及的最震撼的感受却都是藏獒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藏獒一旦被入侵的野兽或"同类"打败,就会自动从原有的领地上消失而沦为野狗,不会再回到主人的牧场;或者有时在撕咬搏杀中受重伤,感觉自己活不长了,也会走得远远的,最后死在外面……


藏獒,西部高原的不朽传奇……




第六章藏地纪事

寺庙屋檐上悠然自得的乌鸦

1993年9月,改装后的面包车成就了首次纵深寻访。


时间:1993年9月

坐骑:改装后的面包车

凡事第一次都是最令人难忘的,也是最让人充满激情的。第一次去藏地寻访,可以说除了激情,我什么都没有准备。正因为如此,很多体验都发生在未知的旅途当中。在以后的几年里,经验和预见强化了我寻访的目的性,反而淡化了寻访过程中各种不定因素所带来的愉悦。

这是一次向往已久的寻访。

为了能一次性彻底地认知藏獒,寻访路线我设计得很精心:沿着中原人早年入藏的那条"古道"走进高原,再踏着"天路"--青藏线返回起点。我们的装备谈不上精良,却也武装到了牙齿,足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总之是一副踏遍万水千山的慷慨之态。然而我们准备应对的"一切"都没有出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回到起点,结束了仓促的27天寻访,没能一次性彻底地走完所设想的路。

1.jpg (21.46 KB, 下载次数: 82)

1.jpg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8:2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见到广袤无垠的草原时,我并没有欢呼雀跃,感觉就像第一次见到大海,只是静静地释放着久居闹市的压力,并没有预想中的那种兴奋。第一件令我们兴奋的事,是拾到了一个完整的牦牛头骨,它实实在在地提醒着我们已经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离我们盼望到达的地方更近了--我们已经站在了藏獒天堂的边缘!


计划不如变化

        一路上不断有想搭便车的牧民拦我们的车,大多是去我们目的地周边一二十公里的地方。只要车能坐下,我们一概不会拒绝,因为可以从他们口中多了解一下"狗"的情况。

       搭车的牧民中有个叫泽旺(音)的,看上去三十来岁,他想去的地方与我们不同方向,我们一再表示只能送他到分道处,然后让他再另想办法。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后,泽旺一再表示他的狗"十分好",希望我们去他家一睹为快。我们按照所知的"标准"询问他狗的各项指标,无非是体重、身高及毛长、毛短之类的。泽旺并不太会说汉语,对我们的问话似懂非懂,总是答非所问地说着"是"或"对",反复强调着"好得很"或"大得很"。我们将信将疑,怀疑他是引诱我们多送他一程,又怕错过一次难得的机会,一直到了岔路口仍拿不定主意。最后细细一想,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藏獒,并不是赶往计划中的某个地方,即使看后不如人愿,再折回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们决定去看看泽旺家的狗。

谁料想,这一去便没能折返,一切计划都被改变了。


见到藏獒

        远处山谷中一顶黑色的帐篷,那便是泽旺的家。伴着几声闷雷般的吼声,那狗从右边的高岗上直冲下来。


       路,在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沟谷中蜿蜒,这是一条路况最差、俗称"搓板路"的尖石路。颠簸了两个小时后,在泽旺的指引下,车子下了公路上了草地,循着草地上的车辙继续前行。根据车辙的宽度判断,这条"路"是由拖拉机和农用车碾压出来的。沿着这道车辙颠簸了近二十里路后,渐渐地车前已无印可循,车后却留下了一道新辙,同样也在沟谷中不断地延伸……慢慢地我们已全没了耐性,不断询问泽旺"还有多远",而他总不能给我们一个精准的里程数,原本就将信将疑的我们越发对这次意外之旅患得患失起来。

1.jpg (41.18 KB, 下载次数: 63)

1.jpg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49:37 | 只看该作者
        终于,随着泽旺一声"到了",我们才从因颠簸而带来的麻木中回过神来。顺着他的手势望去,远处有一顶黑色的帐篷,那便是泽旺的家。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狗叫声响彻山谷,循声望去,只见一头黑色的巨犬从高岗上直冲下来,伴着几声闷雷般的吼声,朝我们袭来。眼前突如其来的巨犬消除了我们一路上的疲惫,也打消了我们的疑虑。正在凝神之际,巨犬已冲到近前,不断跃起扑向车内的"陌生人",粗壮的前爪与硕大的头颅撞击着车身,车窗玻璃几乎被它撞碎。巨犬围绕着车身凶狠地扑咬了近十分钟后,狂躁的情绪才稍稍平缓下来,此时泽旺方能将它控制住。他双手抱定巨犬的脖颈,口中喃喃劝慰着,并用粗粗的铁链将它拴在一根粗大的木桩上。为了保险起见,泽旺又找了块大石头把木桩夯实,然后才招呼我们下车。

        我们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慢慢地*近它,仔细审视这个庞然大物。此时,巨犬又恢复了刚才那种狂躁凶狠的状态,不断地腾空跃起扑向我们,却一次次被铁链拖住。铁链被重重摔打在地上,发出的响声更加刺激了它。见"陌生人"在"它的地盘"上如此"嚣张"它却无可奈何,巨犬很快迁怒于铁链和木桩,开始疯狂地撕咬剥夺它自由的铁链和木桩,示怒的吼声已变成了暴怒的咆哮。它恐怖地龇着牙,大嘴唾液飞溅,似乎要吞噬一切,它在向我们示威;它硕大的头颅上细小而怒睁的双眼中透出赤色的光,阴冷凶狠,令人畏惧;粗壮的脚爪将地上的泥土刨得飞扬,大块的肌肉不停地在皮毛下滚动,颈后的鬣毛迎风竖立……这哪里是狗!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獒。所谓"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指它剽悍、勇猛的体貌,更是指它与主人如此和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个"关掉汽车引擎便静得可以听见对方呼吸"的深山草场上,这条巨犬的存在的确为泽旺一家带来了实际的安全,它与主人共同捍卫着家园的安宁,抵御野兽,震慑歹人。只有这里才是藏獒生长的最佳环境,也正是这种生存环境造就了藏獒的秉性。

        类似这样的场景后来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寻访历程中,只是每一次的主角不同而已。

1.jpg (25.71 KB, 下载次数: 69)

1.jpg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23:51:52 | 只看该作者
索朗的狗皮

  1995年深秋

拜会索朗是想见识一下他养的大藏狗。

        索朗是汉人,由于长期在藏区生活,他给自己起了个藏族名字。他早年是个猎户,现在因为当地政府已经不再允许打猎了,所以只做皮货生意。在他镇上的档口,我们见到了年近五十、高大爽直的索朗,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那两张挂在显眼处的巨大的兽皮,一张是黑色的,另一张有着绚丽夺目的金黄色斑纹,两张皮分别被缝制在了两条军用被褥上。索朗说,这是他以前所养的两条藏狗,现在被制成了上等的狗皮褥子出售。

        这是两张从头至尾没有接缝的狗皮,我们从头皮部位留有的耳朵及底部的尾巴上判断出,这的确是两张狗皮。狗皮的头部附近拼补了一些下颚和颈部的皮,那大块浅黄色斑极符合藏獒(除单一纯色品种)的吻部、下颚及颈部的色斑特征。而黑色的那张皮,可以断定那是藏獒的黑黄色品种,那也是数量较多的一个藏獒品种。花斑品种我以前却没有听说过,我怀疑那不是狗皮,但索朗一再强调那千真万确是狗皮,是一种俗称"豹子花"的狗,现在已十分罕见。

        如果将这两张皮还原成狗的话,那么这两条狗的身长都在1.2米或1.3米以上,黑色的那只还更大些。我问他为何要将这么珍贵的狗杀掉,索朗解释说,今年这两只狗状态很好,换毛后皮的光泽、色泽都强过往年,十分优秀,杀狗取皮是为了卖个好价钱。我问他准备卖多少钱,他说500块,最后我还价还到了400元,成交。这个价格使我相信这张有着金黄色斑纹的皮应当是狗的,因为其他任何一种兽类的皮,400元是肯定拿不下来的。

        在我准备掏钱时,身边的朋友都劝我放弃,理由如下:一是南方天气潮热,很少有机会用到它;二是招虫蛀,保存不了几日。我犹豫了,最后还是没有买下那张皮。车子刚开出一百多公里时,我便开始后悔,直到今天我还遗憾当时未能买下那张"豹子花"。作为一个物种的佐证,这张皮弥足珍贵。日后比对了多张照片我仍无法证明"豹子花"的存在或曾经存在,但我同样也没能找与"豹子花"相似的其他兽类。如果那狗不是藏獒,又有哪条"狗"能披得上这么大的皮呢?

1.jpg (35.14 KB, 下载次数: 80)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et86宠物论坛

GMT+8, 2024-4-29 12:11 , Processed in 0.1611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